如今的科技发展使我们可以轻松度过炎热的夏季,人们可以畅饮冰镇汽水,享用冰淇淋、炒酸奶,或者在家中制作各种清凉饮品。然而,古代人没有这些先进技术,他们是如何获取冰块的呢?
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,自周朝起,人们就已掌握了储存冰块的技艺。在那个时代,宫廷内专门设有冰窖,称为冰井,还有专门的官员负责收集和储存冰块。在取冰之前,往往需要进行祭祀仪式,选择附近的河流,在最寒冷的冬季,等待河里的冰层厚实到能够承载人的重量,这样才能开始取冰。
为确保冰块不易融化,古人在挖掘“冰井”时往往会选择深而阴凉的地点,井深一般在几米以上,顶部很少让阳光直射。同时,井底铺有厚厚的稻草,以增加隔热效果,冰块层与层之间也会使用严密的隔热措施进行防护。一旦一个冰井装满冰块,就会被密封住,然后开始填充下一个,直到所有的冰井都被堆满。
在炎热的夏季,古代的贵族可以在酷暑中享用冰镇的酒水,缓解高温带来的不适。然而,这种冰块的奢侈品当时只有社会上层的贵族才能享用。
进入唐朝末年,随着道教炼丹术的发展以及火药的出现,人们发现了硝石不仅可以炼制火药,还有其他用途,即溶解于水后能吸收大量热量,最终能形成冰块。这一发现,使得冰镇饮料在夏季的市场上逐渐出现,比如冰糖水便由此而生。
展开全文
到了宋代,饮食文化的繁荣使得冷饮终于成为普通市民可享用的美味。市场上不仅出现了各类果汁饮品,甚至有人用刨子将冰块刨成细碎颗粒,混合各种水果制作甜品,可以说是刨冰的雏形。
人们也开始利用冰块来储存海边捕捞的鱼虾,确保新鲜食品能够运往内陆。而在元朝,人们则创新地在碎冰中加入牛奶、果酱和蜜饯,创作出早期的冰淇淋。这标志着冰品文化的进一步发展。
明清时期,冬季储冰的传统仍持续延续下来。由于储存冰块的难度较高,官府的各种福利中便设有冰票,官员们依据职级的高低,在夏天可以领取不同数量的冰块,以此确保在酷暑中也能享受清凉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